守護牙齒功能,維繫全民口腔健康
守護牙齒功能,維繫全民口腔健康
牙醫師的基本職責在於減少患者不適並維持牙齒的功能;而根管治療的目的是移除根管系統中的感染,進而提升口腔健康。民眾因口腔疾病就醫時,可能因不熟悉就診流程與治療選擇而造成與醫療人員之間的溝通誤解,進而引發紛爭。醫療團隊應以耐心與同理心傾聽,並以清晰的方式說明,以有效減少誤解、建立醫病間的互信。
保障就醫權益,建立良好醫病關係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提醒,健保特約院所應依法提供健保給付範圍內的牙科醫療服務,依照病情進行診斷,並提供適當的醫療建議與處置。根據《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第25條:「醫療機構不得無故拒診,亦不得收取保證金。」,已明確指出拒絕治療就醫患者,可能違反相關法令規範與醫療倫理,並觸及特管法及契約條款之違約責任。針對患者因牙痛、感染等急性狀況就診,醫師應優先處理止痛與病情穩定;若因患者自身健康、經濟等因素或醫療體系相關因素,致使患者無法接受後續治療時,醫師與院所亦應說明替代方案,提供轉介或諮詢機制,協助患者獲得適當的醫療照護。對於部分牙科自費醫療項目,建議院所說明自費範圍,並以易於理解的方式說明差異與替代方案,相關資訊亦應在告知與同意書中完整列示,確保患者於充分理解後再作出選擇。
精準醫療選擇,專業與人性並重
顯微鏡輔助根管治療屬於精準醫療的一環,目前為自費選項,已在臨床中廣泛運用,能提高臨床診斷與治療計畫之準確度,並提升醫療品質。醫師在初步完成診斷與治療計畫後,可依據學會網站所提供的說明資料,向患者完整解釋適應症與治療方式,提供精準醫療之選擇,並履行充分告知義務。秉持「醫者父母心」的精神,即使病患一時因經濟因素無法精準醫療項目,醫師仍應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或分階段治療,以確保患者獲得必要之照護。依臨床急迫性與病患條件,醫療團隊可安排短期處理、跨院轉診與追蹤機制,協助患者獲得可負擔且符合常規之專業標準的治療,展現醫療專業與人性關懷之平衡。
中華民國牙髓病學會